外国语学校,提起来,似乎是一类有些特别的中学。对于没有念过外国语学校的人而言,她们带着一点与其他高中不太一样的神秘的色彩;对于念过外国语学校的人而言,她们往往成为许多年后还会提在嘴边的骄傲。
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好像已经有了固定的形象
1964年,周恩来总理等在长春、大连、天津、南京、武汉、上海、重庆七个城市创办了最早的七所外国语学校,初衷自然是为国家培养外语人才。后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外国语学校也就应运而生。
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格外重视外语教学。
如果说有什么思维定式,大家好像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英语/外语一定特别好。哪怕是他们自己也常常说,外校的学生哪怕成绩不好,英语也不会差。
万千家长似乎也非常认可外国语学校在外语教学方面的优势,争相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接受最好的外语教育——
一些关于外国语学校的新闻标题。
也许,更多人想了解点细节:外国语学校们备受称赞的外语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抖音怎么制作原声作品?
小编曾经在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现在请允许小编与大家一起重温一下外国语学校(以及许多已经开始采用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方法的重点学校)的外语学习课堂——
外国语学校的外语课程安排通常较多。小编上学的时候,每个语种的学生,一周都有至少10个课时的外语课。
外国语学校有自己的教材,比如《看听学》、《看个头》等等,很少采用其他高中通用的英语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大多是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对话、或是英语国家的广告、书摘等原材料。教材一定会附有母语配音的视频和音频材料。
小编所就读的外国语学校,每天晚上6:30-7:00会听读教材原声。就是用录音机一遍遍放,然后跟着一遍遍读,有时候读到不想背都能脱口而出...很多课文都需要读读背背。与此相较,背单词的要求会少一点。
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全英文教学,外教也会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了让学生使用英语,外国语学校多会举办类似外语节的全校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用英语展示自己。
某外国语学校的外语节。
千千万万从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学子都会告诉抖音怎么制作原声作品你: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是他们的骄傲。由这样自成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出来的高中生活,更对许多外校学子未来的走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然而,似乎很少有学生认真思考过,外校的外语教学,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要说起不同的外语教学方法,就避不开语言学理论近几十年来的演变和发展。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语言学研究主要建立在结构主义(structurallism)、描述语言学(deive linguistics)、行为主义(behaviorism)等理论之上。这些理论比较关注语言的 表面结构,也因此更关注外语学习者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表现(performance)。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之一,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虐狗狂人巴甫洛夫。按照他的条件反射理论,外语教学也遵循着对学生进行刺激-反射-强化(stimulus-response-reinforcement)的模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像训练狗一样训练人。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因此,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几个世纪,外语教学都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普遍采用经典的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相信大多数在中国念过小学到高中的孩子,对这种教学模式都不会陌生。现在请允许小编把大家拉回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
教学基本用学生的母语进行,老师不常在课堂上说外语;
背单词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单词放在单词表里,标准格式是:外语单词+中文翻译;
对语法的解释超级详细,诸如完形填空一类的语法考察也超级严格;
一上来就开始读文章,一句一句地分析语法,然后点同学起来翻译;
发音不被重视,或者说因为没有好老师而无法被重视...
所有中国学生最熟悉的英语单词。
这是国内所有学生都深恶痛绝的外语教学模式。
可惜的是,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学校,尤其是非一二线城市的学校,仍然是这么上课的。当然,在不同学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可能有所出入。比如,有的学校可能使用全英文教学,但老师的英文发音和语法也许不太好,而且面对语法和单词,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全国的外国语学校们,一直宣扬着更加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相比暂时应付中高考的英式英语,外国语学校们主张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外语能力。
参加外语节的电影配音比赛,读着英文原版小说,给自己读的文章配个乐,每天看看英文报纸...和所有外国语学校的毕业生一样,小编一直觉得,自己在外校体验了逼格甚高的外语教学。至少对于外校的学生来说,外语很少是一个令人胆怯的东西;相反,外语总是为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带来享受。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与其他高中不同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更加多元、开阔生活方式。
外国语学校让学生在英语的平台上有了表现自己的能力。
毕业数年后,有这么一天,小编在美国交换。某节二语习得课上,教授介绍了一种建立突破了语法-翻译法的外语教学方法—— 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使用这种方法教学的课堂上——
外语教学课堂几乎全部用外语进行;
学习材料大部分为对话形式;
使用大量母语者录制的磁带、视频,甚至在语音实验室里进行教学;
不断听读原声材料,重复模仿原声,并用与原声尽量接近的语音语调背诵原文;
课文里会重复出现相似的词组搭配与语法点,以此达到学习效果;
如果回答问题的时候正确掌握了某个知识点,老师会立刻给予肯定,以达到强化...
和小编一样从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孩子们,是不是顿时觉得无比熟悉。简直就和咱们引以为傲的外语教学模式一模一样、一模一样、一模一样有木有。
于是,小编一脸骄傲地想,本宝宝就是从这样一所高中里出来的!
然而,没有爽过两秒,教授就接着说,“这种方法,大概从1960s开始,就逐渐被放弃使用了。大家都在继续寻找更加有效的替代方法。”
听到教授的话,小编突然变得一脸懵逼。在心里疯狂地举手——
教授,您说这个方法已经逐渐弃用,实在是不符合世界国情啊!来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的宝宝想说,您不要的方法,在咱们村可是很先进呢!...不要看到什么都批判一番,就想搞个大新闻。
再说,外国语学校的教学方法,好像真的很有用。包括各大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也多是使用与外国语学校相似的教学方法。也是这些地方,培养了中国一批批外语使用者的主力军。
如果说这种方法不好,又不好在哪里呢抖音怎么制作原声作品?
不可否认,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与大多数普通高中的确有所不同。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外国语学校在外语教学方面的成功,究竟是因为她们的方法好,还是因为其他高中的方法更不好。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在英语/外语方面的自信,有多大程度上来源于与大多数高中对比时产生的优越感。
然后,我们还需要想想,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方法,真的如外界所相信的那样,完美地发展和保存了学生未来的外语能力吗?
秒杀其他高中外语能力的外国语学校毕业生,
他们的能力也并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发和保存。
20世纪六十年代,大天才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逐渐成型。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改变了世界对语言的认识,把语言从表层的语法拉到了里层的句法,让大家开始关注所有语言的通性和深层结构。
也就是说,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
与此同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也开始关注语言学习者的 能力(competence),而不像以前一样仅仅关注 表现(performance)。他们发现了机器学习(rote learning)和理解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区别,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而后者则是在一定环境下的理解记忆。
他们认为,知识的学习和遗忘都成系统。你现在所知道的东西,决定了你怎么学、能学到什么。教学方法也开始注重如何让学生理解、接受。比如,克拉申(Krashen)等人的 自然学习法(The Natural Approach)强调大量的输入、不强求输出。因为他们认为,到了一定阶段,学生会自发输出。
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然而,在国内的外语教学还没有跟上节奏的时候,八十年代,乔姆斯基等人的语言学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提出原则与参数(principles & parameters)、最简方案(minimalist program)等。
与此同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讲目光转向更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们越来越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而感情因素(affective factors)、社会与文化的影响都会导致学习结果的不同。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是最佳的学习体验。外语学习者要从学习者变成使用者。
一周一两次的外教课,互动环节有限,很难真的带给学生有效的体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回头看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方法,就不会觉得那么领先了。
外国语学校的课堂上,虽然避免了语法-翻译的输入,本质也仍然是有目的性的语法输入和强化。听读原声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刺激、反应和强化的过程。使用大量目标语言的原材料,也不能改变它只是一种更先进的机器学习的事实。
与此同时,输入远远大于输出。看原声视频、听BBC或VOA等原声广播,的确是一种较好的输入,但这种输入并非互动、而是被动的体验。同时,输入很难保证可以纳入学生的现有知识体系,因为学生很少通过自发的输出给老师反馈。外国语学校推出的外语节,也常常是准备好的外语歌、背好的演讲稿、记得滚瓜烂熟的英文稿,这些输出,都是有限的,远远不够的。
外国语学校一年比一年更加高大上的外语节。
当然,外国语学校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与外语有更多的接触,也会让他们在面对外语原材料和外语母语者的时候,少了许多胆怯,多了许多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但还是那句话,所说的这些优点,都是相对于国内较为落后的外语教育而言。并不代表外国语学校,就是最领先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附加效果。
简而言之,通过这种方法习得的外语,很容易受限于语境。相比过去的中式英语,这样的英语当然要好一些。但学生未来的交流能力,有可能会因为错误、被动的强化而一直受到误导。缺乏主动的使用,也会让某些环境下的外语能力受到限制。
因为这种方法的种种弊端,在欧美国家,它早已经不被用作学习外语的主要方法。只是偶尔、在某个方面,会配合其他方法使用。
当然,虽然略有吐槽,但不得不承认,国内选用的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国内的现状。在教师和教学资源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外语的主要用途又以应试为主的情况下,很难考虑外语学习者长期、全面的发展。外国语学校们,也很可能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弊端,所以推出了更加注重学生体验和使用的活动。
外国语学校的模拟联合国会议,就是一个争取互动与使用体验的活动。
但学校能做的,毕竟是有限的。剩下的工作,当然就要靠学生自己做了。
首先了解自己,才能知道如何学习。通过一些测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认知方式;通过对自己的思考,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设定自己的目标;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难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其实你很容易就能走在外国语学校的前面。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语言学午餐Ling-Lunch
了解更多
标签: #抖音怎么制作原声作品
评论列表